屋顶光伏支架与地面光伏支架哪个效率比较高
时间: 2025-08-01 点击:
把两块同型号组件分别放在屋顶和地面,一年以后读表,地面往往领先,但领先多少、值不值得,得拆开来说。
先说光照。地面电站可以挑朝向、调倾角,甚至上跟踪支架,让组件像向日葵一样从早转到晚,同样的方阵一年多收15%—30%的电并不夸张。屋顶则被动得多:彩钢瓦只能贴着屋面铺,倾角常常偏离最佳角度十几度;混凝土平屋顶虽然可以架起三角支架,但怕风揭、怕压坏防水层,角度也不敢做得太陡。仅此一项,屋顶就输了一成左右的发电量。
再说散热。地面支架离地高,空气对流好,组件温度低,峰值功率损失小;屋顶紧贴屋面,夏天屋面被晒到五六十度,组件背板也跟着升温,功率又得再打折扣。有人实测,夏日下午两点,屋顶组件比地面同型号高8—10℃,对应功率掉3%—5%。
接着是遮挡与间距。地面可以排得稀,前后排距离按冬至日影子长度算,几乎没有遮挡;屋顶被女儿墙、通风帽、广告牌包围,再留通道、消防通道,实际可铺面积往往只剩七成。面积缩水,单位屋顶瓦数就低,同样一座10 MW电站,屋顶可能需要多找三四万平米的屋面。
不过屋顶也有自己的王牌——并网距离短。工厂屋顶发的电直接下楼就进配电房,线损只有1%—2%;地面电站要是建在戈壁,几十公里的35 kV 外线能把线损拉到5%以上,还要掏过网费。再加上屋顶“零地租”,省下来的土地成本可以抵消发电量的差距。很多工商业屋顶电价高、自发自用比例大,哪怕每瓦少发20度电,内部收益率仍比地面高出一截。
还有一个隐形因素:运维。地面电站除草、清洗、检修都要开车进场,人工摊得薄;屋顶分散,上屋面得搬梯子、做安全绳,清洗一次的成本翻几番。如果屋面太多,后期运维跟不上,灰尘一厚,发电量差距又会拉大。
所以,单纯比较“支架效率”容易失真。地面支架能把组件的物理潜力吃干榨尽,但土地、外线、运维、政策风险都得掏钱摆平;屋顶支架虽然受屋面束缚,却省了地租、省了外线、省了升压站,电价又高,一里一外常常打个平手,甚至反超。
小编在这告诉大家:追求“每瓦发电量”选地面,追求“每瓦利润”看屋顶。